BIM观点 | BIM到底好不好,为什么推广难,认知是关键!
发布日期:2022-10-08 来源:江西建信科技有限公司

BIM观点 | BIM到底好不好,为什么推广难,认知是关键!

作为一名曾经的设计师,我对BIM的初始认知是眼睛里可以看到三维模型,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各专业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回顾以前自己做设计的时候,其实自己脑袋里的不就是BIM模型吗?只是通过投影理论画在图纸上或者CAD上而已,还记得大学里学的那门课叫《画法几何》,它就是用来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二维表达技术。那个时候令人羡慕的是建筑学专业的同学,因为他们总是从美术入手,从静物素描开始临摹三维物体学习透视,练就准确表达物体之间空间关系的基本功,而我们学其他工程专业的同学就只能从画法几何开始学习投影技术,全凭大脑构建三维空间关系画二维平立剖和详图,甚是枯燥无味,并且相当费脑力。

我是1990年代毕业进入设计院工作的,那个年代任务不多,个人收入和产值也不挂钩,所以做设计也是慢慢磨,认真一点的人就像考试一样自我检查和复核好几遍,不认真的单位也会安排好几轮的校核审核,所以图纸很难出错,要不是方案调整,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返工画图的现象,加之是纸上作业,返工相当痛苦,那是灾难性的,所以那个时期的设计质量都是杠杠的。记得96年左右才开始用CAD,修改起来方便多了,但就是因为方便所以改改改逐渐成为常态,那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痛苦。

自从90年代末设计开始和产值挂钩以后,特别是基建黄金时期的到来,早点出图基本就成为唯一目的了,因为项目太多,为了干更多的产值,早出图意味着更多钱呀,设计质量就开始大打折扣了,不过好像也不影响赚钱,哈哈。但随之损失的就是设计院和设计师的地位,也逐渐不受待见了。特别是地产项目跑步前进的2008到2018的黄金十年,反正甲方唯一的目标是早日开工,早日竣工,早日开建下一个楼盘,这就是高周转的由来。施工单位有自己的一套,反正也不完全依赖图纸,也能干成,只要房子能卖该赚的钱就能赚到,整个状态就是大干快上,一派欣欣向荣。我家买的房子的墙都是歪的,装修的时候得重新找平。那个时候一白遮百丑,反正只要赚钱快赚钱多,什么质量什么管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外行人没听说过那时候做地产设计的普通设计师年收入百万的吧?
是什么让政府大力推进BIM技术的应用,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2011年5月10日,住建部下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BIM技术的应用。除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因为BIM实际上是信息化的基础,我理解更多是因为建筑业的现状是相当粗放,质量和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资源浪费巨大,对生态的破坏严重。那个时候国家高层已经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BIM是最好的绿色建筑技术。

1.png

自从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房地产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政府陆续提出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2月份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2020年下半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等系列政策,对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提出新的要求。2022年1月开始土地出让金由税务部门收取,意味着地方土地财政的结束,近几年地产龙头企业相继爆雷,说明了中央“房住不炒”的决心有多大,政策力度有多大。

说实话,当前建筑业的发展状况除了规模巨大,那就是技术含量、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化水平位居各行业最低,近年来甚至低于原来最低的农业,已经严重背离发展的大趋势,虽然号称基建狂魔,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和管理水平均落后,远远没有实现基建强国的目标。
建筑业与制造业相比至少落后了20年,BIM技术实际上就是从制造业的三维设计、仿真、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借鉴而来的。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得益于三维技术,否则就不可能有歼20,也不可能有山东舰,更不可能成为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管理先进的制造业大国强国。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数字经济”的概念,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各部门各省市积极响应,发布各自的施政方案,同年3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的意见》,5月,江西省住建厅发布《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意见(点击阅读),把推进BIM技术作为重点任务,已经相当给力了。
政府大力推进BIM技术的应用的用意大概有两层意思,狭义上是利于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水平,提升项目建设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广义上是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拓展发展空间,包括城市数字化(CIM)、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等,是为了“一带一路”,让中国建筑更好地走出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大智慧,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大战略的组成部分。
BIM技术的推广面临诸多困难,到底根源在哪里?利益是关键。
和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推广一样,BIM技术的推广也遇到诸多困难,甚至是很多行业企业的抵制,主要原因大概是以前的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改起来伤筋动骨,其次是缺乏利益驱使,重商务轻技术,好像承接项目和技术好不好关系不大。
对于大部分设计单位来说,现在的利润率已经很低了,设计费如果没有提高,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软硬件、员工培训和重构设计流程,压力巨大,自然就缺乏变革的动力。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除了报奖的个别需要(因为不是每个项目都需要报奖),通过BIM的优化设计、深化设计和精细化管理,虽然对自己有益处,但大多是在为业主省钱省工期,而业主对省钱这件事又不是特别重视,自然也失去了动力。当然,施工单位想要从BIM中争取更多的利益,这里面就涉及到合同内容设计了,从目前来看央企走在前面了。
因此,解决利益驱动的问题是BIM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全国超过20个省市出台了BIM计价标准,但是执行起来大打折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央企和大型国企正在成为BIM应用的先锋部队,他们正在积极主动武装自己,正在通过BIM技术提升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升数字化生产、数字化协同、数字化决策的能力,实现企业管控集约化、资源配置高效化、项目管理精益化、组织内外协同化,逐步告别粗放的管理模式,从数字管理中实现降低风险、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升效益。他们投入巨资组建团队,购买设备,加大培训和研发,初步形成了生产力。他们正在四处突击,下沉,占领更多的市场,给地方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光政府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近期,我们协助一家一线城市的大型国企参与江西本地的一个大型项目投标,对BIM技术的要求较高,居然没有一家本地企业参与,令人唏嘘!
当下鼓舞人心的状况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BIM普及率已经很高了,湖南、湖北、重庆、四川、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紧随其后,BIM逐渐成为行业刚需,他们将引领全国BIM技术的发展,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行业对BIM的认知是关键!
某次与一个设计院老板交流,他们认为自己内部管理已经非常严格,N次内审,图纸质量已经很好了,我也承认他们在业界的口碑已经相当不错,但是通过与我们合作BIM,仍然发现不少图纸质量问题。就跟我文章开头讲的情况一样,设计师收入与业绩挂钩,一年做十个项目,怎么可能没有问题?暂且不说现在的设计院能做到专业协同的寥寥无几。如果设计收入高,我们的设计师不用做那么多项目,自然就有时间慢慢打磨了,就像目前发达国家的设计师一样,一年能完成一个项目就不错了。说来说去还是钱太少,现在技术没有想象的那么值钱,内卷相当严重,只是这种状况短期内无解。
BIM至少是个好的三维工具,不说100%,但是确实可以减少错漏碰缺的各种问题。我们通过几百个项目的BIM咨询实践得出一个结论,设计阶段的BIM是关键,能解决60%以上的工程问题。
有企业讲,我们的技术人员水平很高,不需要BIM也照样能找出问题,解决问题,那就真的要恭喜了,这样的人真是企业的宝贝,要谨防被人高薪挖走啊。
我觉得企业家应该有点逆向思维,不能太依赖少数牛人。不管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厉害的工程师出的问题自然就少,但是谁能保证所有的工程师都厉害呢?牛人是少数,价格高啊,是不是企业成本又增加了呢,而且极不稳定,一旦离你而去,是不是意味着风险很高呢?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现在的生产和管理更需要协同,靠的是一个团队而不是某个英雄。BIM技术能最大程度的帮助普通工程师不出错、少出错,提升团队的协同作业能力,提升工作成果,这是毋庸置疑的。BIM和高级人才横竖都是成本,就看企业如何算账,如何选择了。但是如果因为缺乏BIM技术带来的竞争力滑坡导致失去市场,被淘汰出局,又该如何选择呢?企业如果不紧跟国家政策和行业趋势会带来什么样的结局?这是生死存亡的大命题,企业总得进行抉择。
关于BIM教育的一点思考
作为柏慕中国的一员,我们写了上百本BIM教材,培训了近万人,对BIM教育有些独到的理解,借此机会作一些简明扼要的分享。

目前国内各高校工程类专业已经基本普及了BIM相关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离专业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应该肯定的是,高校走出这一步已经相当可贵了,值得称赞。好现象是这批学了BIM的同学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机会相比其他同学要大很多。这批大学生将不断为建筑业注入新的数字化基因,促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BIM应该与专业紧密结合,所以我不认为BIM应该成为一门专业,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项目管理,BIM应该融入其中,而不是会简单的建模即可,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BIM只是浮萍而已,中看不中用。这也是多年来,BIM仍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充分发挥价值,效果差强人意,也是很多企业不学、不用BIM的原因之一。我们需要理解的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往往人们对新技术一开始就寄予厚望,希望它是万能钥匙,其实,问题总是一点一点解决,技术总是一步一步进步,因此,该交的学费还得交,不能等到完全普及了,也就失去机会和优势了。
BIM是从制造业衍生而来,核心基因就是工业化,它和传统建筑业作坊式生产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标准化、体系化、流程化、协同化是关键,可以说没有这四化,BIM的价值就只剩下个三维工具而已。建筑方案可以天马行空,就像工业产品的设计开发一样,但是生产建造过程一定是工业化思路。这四化,柏慕中国十年前就开发出来并用于大量项目的咨询,并且帮助很多企业建立完善自己的四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目前,高校BIM教育还达不到这个程度,但是在教授BIM的过程中融入这些思维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进入企业后有一个正确的BIM应用思路和方法。
再简单聊聊我对智能建造的看法,现在智能建造很热,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智能建造的教学,我们应理性看待它,智能建造实际上是在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上融合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升级,更加接近智能制造的内涵。BIM在里面充当什么角色呢,实际上就是数字底座的角色,BIM没做好,智能建造就是空中楼阁,无米之炊。要发展智能建造,首先必须大力发展BIM,把BIM的基础打扎实。



上一篇 : 建筑结构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陆侧交通中心基坑逆作法设计
下一篇 : 既有建筑如何改造为零碳建筑?
江西省科协网站
江西省住建厅网站
中国建筑学会网站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网站
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联系电话:0791-86256517;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省政府大院机械大厦9楼;邮政编码:330046;备案号:15693441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