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叶建春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疫情散发多发、历史极值干旱等超预期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坚决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接续实施强劲开局一季度、强攻二季度、拼搏三季度、决战四季度,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经济运行企稳向好。成功应对省内多轮疫情,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支援大上海保卫战和吉林、新疆、重庆等地抗击疫情。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实施鄱阳湖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开展局部应急送水,有效保障了用水安全。出台降本增效“30条”、纾困解难“28条”、稳经济“43条”及接续措施“24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2000亿元。开展六大领域“项目大会战”和项目建设“四大攻坚行动”,实行节假日“重大项目不停工、重点企业不停产”,专项债项目支出进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签约投放额居全国前列,信丰电厂、丰电三期、宜春至遂川高速公路、共青城通用机场、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吉利新能源城市商用车、格力电器(赣州)智能制造基地等投运投产,沪昆高速改扩建、昌九高铁、长赣高铁、瑞梅铁路、梅江灌区、武汉至南昌特高压工程、奉新抽水蓄能电站、富士康工业互联智能制造、晶科能源24GW光伏组件等开工建设,江西入选全国首批省级水网建设先导区,鄱阳湖水利枢纽环评正式受理。实施促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大宗商品消费季”“百城百夜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等活动成效明显,三百山获评5A级景区,仙女湖、丫山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萍乡武功山入选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全年GDP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转型升级持续深化。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通过验收,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落地,全球陶瓷产品创新中心启动建设,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工程试验线竣工,助力全球首架C919成功交付,江西师大一号环境遥感卫星成功发射,我省首个农业领域“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批立项。出台省实验室建设工作总体方案,组建24个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南昌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新余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南昌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全国唯一锂电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跃居全国第4位,算力整体规模居全国第11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达7.5%,南昌入选2022年度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推荐名单。赣州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大数据)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安建陶基地入选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江西理工大学先进铜产业学院入选全国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宜春入选2022年度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推荐名单。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全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展现了“赣鄱工匠”新时代风采。 ——市场活力更大激发。全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营商环境明显提升,净增市场主体80.2万户,实有市场主体超480万户。省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赣服通”5.0版、“赣政通”2.0版和“惠企通”上线,全国首个政务服务数字人“小赣事”上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省级万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千亿现代产业引导基金组建,新钢集团与中国宝武实现联合重组。赣江新区、吉州、于都入选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新增上市公司14家,创历史最好成绩。世界VR产业大会、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庐山全球商界领袖大会、赣台会、“进博会走进江西”、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等活动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陶瓷教育联盟成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实现全覆盖,冷链中欧班列、中老班列等开行,赣州国际陆港入选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景德镇陶瓷交易市场获批设立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鹰潭国际综合港经济区正式运行,外贸进出口额增长34.9%。 ——协同发展继续推进。出台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支持赣江新区激发活力增强实力等政策措施,赣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南昌入选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九江、抚州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获批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累计识别防止返贫监测4.6万户16.8万人,户均享受帮扶措施2.8项,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启动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在全国省级率先出台促进山茶油产业发展条例,宜黄、南城、横峰、湘东区入选国家级制种大县,婺源、瑞昌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于都、泰和、鄱阳、浮梁入选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井冈山市和宁都、武宁、横峰获批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吉水、瑞金入选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施行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全国率先出台矿山生态修复与利用条例、开展跨省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专项检查行动,率先推出“碳足迹”披露支持贷款。部省共建长江江豚保护基地开工。上堡梯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6.2%,再创历史最优。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年初确定的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13%、121.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6.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开展赣鄱无农民工欠薪项目试点,上线“农民工”地图,59万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出台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医保基金监管办法、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清单,赣州、抚州、新余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名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获批,抚州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启动,探索开展高校分类管理和本科新生学分制收费改革,高校毕业生留赣率提高到59.96%。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中国肝病基因工程创新中心落户,我省首个自主研发道地药材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发布,健康社区建设地方标准出台,智慧医保村村通运行。婴幼儿入托补贴制度全面建立。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运行,5件作品入选“五个一工程”。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崇义入选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中小学生溺水事故起数和溺亡人数分别下降31.88%、30.35%,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8.9%、38.1%,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分别达98.71%、98.07%。 经过全省上下不懈努力,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本届政府目标胜利实现,全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新征程。 一是经济发展量质双升。GDP突破3万亿元,全国排名由第18位前移至第15位,人均突破1万美元;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居全国第13位,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33%左右、居全国前列,进入新兴工业大省行列。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5%,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居全国第8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突破40%,比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翻番,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倍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6倍以上,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在全国排名“7连进”。新增千亿产业3个,总数达14个,建筑业成为万亿产业。 二是改革开放走深走实。“赣服通”、“赣政通”、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等平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编制统一行政许可清单、延时错时预约服务等做法在全国推广,实有市场主体实现倍增。国有企业资产突破7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均突破5万亿元,A股上市公司实现倍增,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突破5000亿元。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赣投资的具有世界500强背景企业达212家;6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数量居全国第4位;外贸进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均实现翻番,利用省外项目资金突破万亿元。 三是区域城乡协调共进。“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鹰潭入选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铁路运营里程突破5000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实现翻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700公里,“一主一次五支”机场格局基本形成,油气长输管道运营里程突破4000公里,电网迈入特高压时代,5G网络实现“乡乡通”。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430亿斤以上,97%的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生态优势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阶段性任务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2年、水资源管理考核连续4年获全国优秀,生态质量指数居全国前列,退捕禁捕工作全国领先,长江干流江西段连续5年、赣江干流连续2年达到Ⅱ类水质,设区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空气质量居中部地区第1位、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2位,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实现设区市全覆盖。累计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8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4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13个,绿色发展指数连续9年居中部地区第1位。 五是人民生活全面改善。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镇困难群众全部解困脱困,江西成为全国首批承接上合组织扶贫培训的5个省份之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全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并向优质均衡迈进,学前教育毛入学率突破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0%。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人均待遇水平居中部地区第1位,连续3年获评“健康中国行动优秀省份”。连续3年在国务院对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连续16年获评全国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优秀省。 六是政府效能明显增强。机构改革任务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基本完成。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五型”政府建设有力推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台账清单和督办机制不断健全,17项工作获2022年国务院督查激励、创历史最好水平。建立解决制约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突出难题长效机制,6轮次征集梳理的1333个问题如期办结。建立及时奖励制度,对128个集体和49名个人进行奖励。“三公”经费支出连续9年下降。 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创新构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征兵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军政军民团结持续巩固。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中央驻赣单位,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江西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回顾五年工作,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得到了有益启示。一是必须强化政治引领。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朝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江西改革发展指明的方向、擘画的蓝图笃定前行,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不移从党中央对革命老区的无限牵挂、亲切关怀中汲取奋进力量,这是打开事业新局面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二是必须优化战略策略。五年来,我们把握江西发展阶段性特征,抓住主要矛盾,创新实施“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三请三回”和“三企”入赣、开发区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和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产业链链长制、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强省会、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和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等一系列战略策略,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三是必须突出问题导向。五年来,我们有效应对世纪疫情、超历史大洪水和超历史干旱等多重考验,推行“高位化统筹、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工作模式,解决了许多棘手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为各项事业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必须增进民生福祉。五年来,我们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使人民期待的事成为政府要干的事、政府在干的事成为人民拥护并积极参与的事、政府干成的事成为人民受益并赞成叫好的事,极大激发了全省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五是必须砥砺过硬作风。五年来,我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积极倡导“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以干部创先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坚持、发扬光大。 我们清醒认识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偏低,发展不足仍然是我省最大矛盾;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结构不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彰显特色、优势互补的全域发展格局亟待构建;群众生活品质有待提高,社会事业仍有不少短板;各类风险交织叠加,安全保障有待加强;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仍有少数干部规矩意识淡薄、用权任性、以权谋私,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加大力度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总体构想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我国发展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省发展态势强劲、优势叠加、潜力巨大。只要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部署要求上来,抢抓机遇、勇毅前行,就一定能描绘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 (一)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4.3万亿元左右。R&D经费支出年均增速14%以上,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入全国中上游。投资质量持续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新兴工业强省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数字经济规模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5%以上,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基本形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0%左右。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营商环境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保持平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6%左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城镇新增就业200万人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5%。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持续扩大。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成效显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稳定在98.2%以上。 (二)战略支撑。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战略举措,围绕全面建设“六个江西”,重点实施九大战略。一是扩大内需战略。实施项目建设滚动投资计划,深入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加快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建设,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二是科教兴省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协同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选地。三是工业强省战略。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升主导优势产业位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创新发展,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加快建设质量强省,重塑“江西制造”辉煌。四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彰显各地优势,促进跨区域联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五是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六是高水平开放战略。加快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全面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长江中游三省战略合作,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七是绿色提升战略。持续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样板。八是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制度,努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九是安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三)实现路径。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实施九大工程。一是“一号发展工程”。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智联江西”,打造中部地区数字产业发展集聚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先行区、场景创新应用先导区、数字营商环境示范区。二是“一号改革工程”。深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争创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三是“创新四率”提升工程。纵深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创新成果转化等攻坚行动,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效能。四是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健全政策扶持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五是开发区改革创新工程。以聚焦主责主业为导向,以管理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小管委会+大公司”为主要模式,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理顺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完善监督体系,加快打造全省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创新发展的示范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六是招大引强工程。坚持定向招商、精准招商,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深入实施招大引强“五大行动计划”,着力引进一批符合我省发展战略的优强项目。七是“两山”转化工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先行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样板区。八是稳岗扩岗工程。落实稳岗补贴政策,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九是惠民暖心工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打造文化繁荣的现代化社会文明、惠及全民的现代化美好生活、精准高效的现代化治理格局。 (四)保障措施。一是坚持对标对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自觉把江西发展放到全国之中来谋划和推进。二是加强政策供给。密切跟踪国家战略导向和政策取向,建立政策会商联审和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加强政策实施效果动态评估,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三是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台账式”管理模式,常态化开展督导服务,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抓落实工作机制。四是凝聚各方力量。继续深化新形势下“五型”政府建设,构建现代化江西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健全及时奖励制度,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各位代表!关键时期,当尽非常之力,当显非常之为,当见非常之效。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勇争先”和“五个推进”殷殷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一锤接着一锤敲,兑现承诺,达成愿景! 三、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提振市场信心,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促进区域协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防范化解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稳字当头,力促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统筹优化供给和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回稳向好。 促进经济循环畅通。融入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施交通物流枢纽建设行动,支持南昌、赣州、九江、鹰潭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推动主要港口铁路进港全覆盖,完善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大力发展铁海联运、江海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和商品车运输,推广“一单制”服务。推进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和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试点,深化“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确保县级有集配中心、乡镇有集配站点、村级集配网点覆盖率60%以上。推进传统物流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培育智慧供应链金融、保税加工、流通加工、即时配送等新业态。实施商贸流通主体培育工程,净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500家左右。 促进投资扩围增效。实施省大中型项目3558个,年度投资1.6万亿元左右。基础设施方面,建成昌景黄高铁、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定南、南城、贵溪通用机场和通城(赣鄂界)至铜鼓高速公路、袁河航道提升、分宜电厂二期、铅山抽水蓄能、康山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等项目,力争鄱阳湖水利枢纽早日开工。公共服务方面,建成南昌现代职教城、新余职教中心仙女湖校区、宜春人民医院二期、上饶城东医院、洪都航空文化园等项目,开工南昌大学二附院鹰潭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高新院区等项目。产业升级方面,推动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江西分中心建设,统筹构建“一核四副两备”的全省大数据中心布局;实施工业企业技改项目3000个左右,加快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和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实施省级示范商业街区和夜间经济街区创建工程,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升级改造一批商贸中心、步行街。深入实施“赣出精品”工程,办好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三百”文旅消费季、“赣品网上行”、中国米粉节、赣菜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持续打响赣菜品牌。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和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实现基本充电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家电以旧换新、绿色建材推广、家装下乡等活动。支持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大力发展低空经济。评选一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名村镇名景区,实施旅游景区业态提升计划、“引客入赣”计划,全面推行旅游购物诚信退赔,提升“江西风景独好”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强化创新第一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提速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升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等带动能力,力争庐山国家植物园和国家稀土创新中心获批、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重组,复合半导体江西省实验室挂牌并启动建设,筹建省航空航天复合材料设计制造检测集成工程中心。力争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9%以上、4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基础研究投入占比稳步提高。滚动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常态化高效率发挥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作用,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大力实施“双千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和职称评审机制,省人才发展集团正式运行。推进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系统增强“一号发展工程”牵引效应。出台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提高数字经济基金使用效能,谋划建设江西先进算力中心。大力发展专业芯片、电子元器件、智能终端等基础赛道,VR、元宇宙、移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赛道,智慧家居、数字文创等融合赛道,加快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100家以上。实施应用场景“十百千”计划,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促进各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构建“2+6+N”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出台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大力培育“链主”企业,促进延链补链强链和不同产业链协同,加快形成万亿级、五千亿级、千亿级“产业矩阵”。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提能升级、制造业基础再造、绿色制造提升、服务型制造优化升级等专项工程,全面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实施优质企业群体培育行动,培育一批制造业“领航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进“产业大脑”建设,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培育壮大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三)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大释放发展活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资源要素“强磁场”。 对标一流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质效。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制定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及办事指南,全面铺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通用窗口全覆盖,建成全省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网上“一窗受理”系统。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加快“赣服通”“赣政通”“惠企通”等平台迭代升级,全面落实“一网选中介”。依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打造企业和群众诉求统一受理、转办、查询、回访、评价平台,实现“一号诉求”“一号响应”。依法全面推行市场经营活动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首违不罚”,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比例达100%,集成政策向合规优质市场主体倾斜。高质量完成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任务,实有市场主体突破500万户,提高涉税市场主体占比。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支持开展营商环境民主监督,力争南昌、九江、赣州、赣江新区进入全国一流水平行列,多项评价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城市行列。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二三产业混合用地。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做优做强做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持续破除影响平等准入壁垒,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赣金普惠”平台数据共享和推广应用,争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2家。扩大“险资入赣”规模,积极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出台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标准体系,加大力度处置闲置、低效和“僵尸企业”用地,探索“零增地”技改等节约集约用地模式。 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赣粤边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赣闽产业合作示范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江西)等建设,深化赣州与深圳、吉安与东莞、抚州与泉州对口合作,促进湘赣粤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全面推进昌北机场三期、赣州航空口岸建设,提升赣州国际陆港、南昌国际陆港、九江区域航运中心等口岸能级,扩大“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改革试点。深度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外资稳存量扩增量。积极创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抚州、鹰潭申报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及上饶申报综合保税区、宜春申报保税物流园,加大海外仓全球布局,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进口。办好世界VR产业大会、庐山全球商界领袖大会、世界赣商大会、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与跨国公司(上海)合作交流会、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鄱阳湖国际观鸟周等活动,深化京赣高质量合作,加强区域和产业联合联动招商。 (四)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强化多极支撑格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全省发展整体性协调性。 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区域发展格局。完成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南昌打造“一枢纽四中心”、规划建设未来科学城,加快提升发展首位度和综合竞争力。深化赣江新区运行机制改革,推动新区增动力、添活力。支持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抚州建设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协作区,促进大南昌都市圈从局部融合向全面融合迈进。推进赣州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支持上饶打造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和光伏新能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景德镇建好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鹰潭打造全省万亿有色产业集群核心区、萍乡建设高质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赣湘边区域物流分拨集散中心、宜春争创国家级锂电新能源集群、新余打造京东合作区域中心和全国最大的百度数据标注基地、吉安打造赣江中游生态经济带和全国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深化新宜吉转型合作示范区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整村整乡返贫。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占补和进出“双平衡”。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150万亩、改造提升11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430亿斤以上。支持抚州、萍乡、上饶建设种业强市。推进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富硒功能农业综合产值突破800亿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搭建产供销一体化合作平台。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