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下半场”,进入增量结构调整和存量提升改造并重的时期。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接近20%,大量老房子建设标准低、缺乏必要维护,安全隐患日益凸显。在极端天气突发、违法改扩建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加下,近年来房屋安全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2022年“4·29”长沙自建房倒塌等事故再次敲响警钟。房屋安全是长期系统工程,房屋体检是关键一环,务必要抓实抓细抓好。
夯实房屋体检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2020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首次摸底普查了城乡各类房屋安全状况基数,为房屋体检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持续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取得了有效进展。2024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学生宿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对一定年限的学生宿舍建筑要进行定期体检。2024年度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抓好21个城市的房屋体检、养老、保险3项制度试点,确保城市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 创新优化房屋体检。“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要抓住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牵住“牛鼻子”,持续推进城乡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大跨度公共建筑安全体检和设计回访,加强物业共有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管理。要积极探索创新房屋体检方法,做到自查巡检双到位,老旧危房为重点,定期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在台风、暴雨、大雪等极端天气以及节假日来临前,要加强巡查力度,增加巡查频次。尤其目前南方一些省份遭受多年不遇的冻雨灾害,安全隐患更加暴露,要加大防范力度。要建立隐患房屋管理台账制度,根据房屋隐患情况落实“一栋一策”整治方案。要压实各方责任,努力形成“安全责任人自查、网格排查、部门联查、第三方定期检查”的常态化体检工作机制。 探索运用智能监测。“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实现既有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范”。智能监测是主动防范的重要工具,要探索通过遥感监测、无人机监测和传感器监测技术等多层次技术应用,实现大范围筛查普查和重点监测相结合,要建设“可感、可视、可控、可持续”的既有建筑监测管理平台,完善从采集到预警查询全生命周期房屋体检管理体系,实现安全隐患早预防、早发现、早消除。 强化体检结果运用。“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把房屋体检和城市体检有机融合起来,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要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房屋安全闭环管理机制,以城市C、D级危房加固为重点,多方筹集资金,持续推进城市危旧房改造,拓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工作局面。 生命重于泰山。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将房屋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底线思维,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国之大者”,强化房屋体检,保障房屋安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