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磅文件《决定》,对土木工程领域作出重要部署!
发布日期:2024-07-22 来源: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磅文件《决定》,对土木工程领域作出重要部署!

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时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下面,一起来看看《决定》中有哪些关于土木工程领域的内容吧!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

健全国家标准体系深化地方标准管理制度改革。

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推进水、能源、交通等领域价格改革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优化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强化环保、安全等制度约束。

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

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

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

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推进铁路体制改革,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推动收费公路政策优化。

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推进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

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

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

健全科技社团管理制度。

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在华设立国际科技组织,优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对外专业交流合作管理机制。

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支持基础研究,支持基础研究选题多样化,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提高各类人才素质。

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更好保障青年科技人员待遇。

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强化国土空间优化发展保障机制。

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深化东中西部产业协作。

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

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

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

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

探索国家集中垦造耕地定向用于特定项目和地区落实占补平衡机制。

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

制定工商业用地使用权延期和到期后续期政策。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全球集散分拨中心,支持各类主体有序布局海外流通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优化区域开放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

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

上一篇 : 住建部: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增加4万亿!取消限购、限售限价等
下一篇 : 民营建筑企业红利来袭!住建部座谈会掀起行业巨变

江西省科协网站
江西省住建厅网站
中国建筑学会网站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网站
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联系电话:0791-86256517;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省政府大院机械大厦9楼;邮政编码:330046;备案号:15693441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