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昆:老旧小区改造要强化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发布日期:2021-11-04 来源:CBC建筑中心

宋昆:老旧小区改造要强化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编者按: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开发建设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式转变。“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预示着中国城乡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城市更新不同于房地产开发,也不是旧城改造,需要解决城市发展中包括产业、文化、环境、设施、居住等在内的众多问题,是一门复杂的系统性学科,需要社会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商共讨。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CBC城市更新研究院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宋昆进行了专访,探讨了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难点、资金模式以及城市更新时代的专业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


宋昆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

建筑学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


       访谈实录

       01

       城市更新行动政策解读

       目前在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的政策文件中,对于城市更新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例如,《天津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实施方案》中将城市更新与老旧房屋改造提升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并置,对城市更新的理解较为狭义。您如何理解当前的城市更新行动?

宋昆:其实城市更新这个词很早就出现了,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对于这次国家提出的城市更新行动,我理解在我们城市建成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都可以看做是城市更新。它的涵盖面很广,包括海绵城市建设、历史街区保护、厂区改造等。

       我想概括起来大概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老旧街区改造,包括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二是老旧小区改造;三是老旧厂房、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四是城中村的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组成部分。老旧小区实际上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最息息相关的。而老旧厂房、街道等其他的改造跟我们日常生活的距离相对远一些。

       天津市的政策把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老旧房屋改造并置,其实是从宏、中、微三个层次来解读国家的政策。城市更新是从城市的宏观层面来解读,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是从中观层面来解读,老旧房屋改造提升是从微观层面来解读。这是对国家城市更新政策在不同尺度上的解读。


图片

由旧厂房改造成的摄影工作室 © 得德设计

       8月底,住建部出台了《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强调了城市更新的公益性定位,这意味着城市更新项目的盈利性下降。那么城市更新项目如何才能获取足够的资金来源?社会企业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宋昆:城市更新的公益性跟市场化并不矛盾。公益性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城市道路红线以内的空间,都是公益的,应该由政府投资为主;城市道路红线以外的空间,比如厂区大院、居住小区等都应该由单位或者业主来出资,由企业来运作,而政府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

02

       老旧小区改造的模式与经验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目前工作中存在群众、市场参与度不高,统筹工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请您结合实践经验,谈谈老旧小区更新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可持续的模式和机制?

       宋昆: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些基础性问题还没有研究到位,比如“什么是民生工程”。法律专家认为民生工程是个政治概念,不是个法律概念。但是有些人认为民生工程就意味着应该全部由政府投资,不需要企业和老百姓出钱了。这样企业和市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就不高了。如果想让居民和企业的参与度更高,就要走市场化道路,建立一种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模式。首先由老百姓提出需求,变“要我改”为“我要改”;然后为了让企业有动力参与,需要给企业盈利的空间。政府不需要提供太多资金的支持,只要有政策的推动和支持就可以了。我认为一种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模式,应该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有需求、企业有动力、政府有政策”的模式。现有的老旧小区改造实践中,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是愿景集团在北京劲松小区做的住宅改造。这是一种可借鉴、可推广的市场化的模式。


图片

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 © 夏在装修

       在 2020/2021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有专家提出未来 15 年是我国城镇化和城乡建设低碳绿色发展的重要窗口期。请您结合实践经验,从技术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实现低碳、绿色、生态化的城市更新与发展?实现老旧社区的绿色化、智慧化改造?

       宋昆: 我把老旧小区改造分成三个方面。一是适老化改造。大多数老旧小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非常高,所以像加装电梯这种适老化改造就很重要。二是绿色化改造,如节能改造。第三个是智慧化改造,如配备人脸识别门禁,加强社区安防等。

       其中,绿色化改造给老百姓带来的获得感最低。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后,会带来电费或采暖费的降低,但是居民感知到的获益相对较小。绿色化改造是我们国家乃至国际大的方针、政策,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适老化改造带来的居民获得感最强,装上电梯后,居民就不用爬楼了。而智慧化改造的市场前景比较大。老旧小区经过智慧化改造后可以减少物业管理人员的数量,从而节省人工成本。现在物业管理人员的人工费用远远大于智慧化改造的投资。明确了这三种改造各自的特点,我们就可以确定最合适的投资主体是哪一方。我认为适老化改造的获得感最强,适合由业主集资来做;绿色化改造的获得感低、回报率低,资金应该由政府承担;智慧化改造的回报率高,更适合由企业来投资。

图片

未改造(左)和改造后(右)的楼房对比 © 我家小妞是只猫

       基于您过去的实践经验,当前中国老旧小区改造中面临的常见问题和困难有哪些?

       宋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最困难的是和居民沟通,做说服工作。因为现在社会处在一个转型期,转变人们的观念是最困难的。以前计划经济的时候,住房不是商品,由国家无偿提供。国家或单位把住房租给居民。居民对于房屋改造不用操心,都是由国家或者单位专门的房管部门来维修。上世纪90年代房改以后,政府把90%以上的房子都卖给个人了。今天这些住区大部分都成为了需要改造的老旧小区。这些老旧小区的居民还有一种思维惯性,认为改造应该由政府或者单位来承担。这种观念在今天已经不适合了。今天的老旧小区改造要想持续地开展下去,更适合由居民来出资,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最后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这种说服居民的工作是我们做的最多的,也是最难的。

       在城市更新特别是老旧小区更新过程中,您认为应该如何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到更新过程中,使居民自觉参与共建?如何使更新改造充分反映社情民意?

       这牵扯到人的主体性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尊重一个人,愿意听他说话,他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就比较高。在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中,首先我们的居民要有知情权。他们有权利知道小区将被如何改造。其次,我们的居民要有建议权。我们要积极听取居民的建议。每个人的一些建议都是从他的角度来出发,虽然不见得都合理,但是需要有人听到他们的需求。第三,居民还应该有决策权。居民对于如何改造自己居住的小区和楼房,有最终裁决的权利。只有知情权、建议权和决策权这三方面得到满足,居民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够得到体现,主体性地位得到加强,才会愿意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中来。

       我们借鉴了很多国外和港澳台的案例,这些案例在前期调研、与居民沟通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充分,而且时间周期很长。我们现在有点急于快速地建设,跟老百姓沟通得不够充分。如果想让老百姓真正能共建、共治、共享,必须跟老百姓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吸纳他们的意见,这样他们的主人翁地位才能得到尊重,他们参与的热情才能够提高。


图片

居民参与到社区规划中 © The village of Menands

       加强居住社区建设是城市更新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居住社区存在规模不合理、设施不完善、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物业管理覆盖面不高等问题。请您结合实践经验, 谈一谈应该如何建设完整的居住社区?

“完整的居住社区”的标准应该是灵活的,结合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来确定;而不是限定一个严格的标准,规定必须达到某些条件才能算是完整社区。我们可以按照一个通用的标准去建设,但是应该把最终的决定权赋予当地居民。居民有话语权了,他们才愿意参与。

       我们现在的居住社区规划有一定的指标,比如千人指标就是每千人配备不少于多少建筑面积的公共设施。我们可以参考这些指标对设计进行调整。但是如果某家幼儿园办得特别好,很多别的地方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学了,这个幼儿园的面积就可以适当增大一些。居住社区规划也会有来自市场的调节作用,如果某个商业街很火,很多别的地方的人也来这里做生意,它需要的空间面积就比其他商业街更大。这就是市场调节的结果。

03

       更新时代的专业人才培养

       在城市更新语境下,设计的边界条件异常复杂,这就要求各个学科之间要促进交流融合。您认为,未来的城市更新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会有什么样的路径和方法创新?

       我现在做的很多都是全链条的研究工作。全链条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基础性研究,比如针对一些概念的研究;第二是应用性研究,比如做个设计方案;第三是示范工程,我们选择一些试点项目做示范工程,把研究成果落地,看看合不合适,再总结经验;第四是复制推广。这样我们就需要有一个更加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随着城市空间由增量开发转向存量更新,将来增量会越来越少,存量会越来越多,而且,存量更新是会持续存在的。这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完了,过了五年、十年,又有新的老旧小区出现了,仍然需要改造。而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是有限的。就像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呈现出的景象,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就不增长了,城市基本上饱和了。所以,以后开发商会越来越少,运营商会越来越多。我们建筑人才的培养也应该由服务于开发商转为服务于运营商,由新的建筑设计转向老的建筑改造。


图片

存量住宅更新 © 愿景明德

       以后我们要培养“问题导向”的人才。我们要培养学生不仅会做某种类型的建筑设计,而且要会解决某个方面的社会问题,比如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解决低碳、环保的问题。我们的专业人才需要用某种方式,用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来解决城市社会的问题,而不是一定要创造某一种有标志性的建筑外形。这就是我们人才培养要面临的一个转向。所以我们学校好多设计题目的设置都发生了改变,由“类型化命题”变为“问题化命题”。我们提出一个城市社会问题,让学生通过设计的手段来解决它。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出具备跨学科思维、有能力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建筑和规划人才。



上一篇 : 项目直击|迈向理想居住的新探索——北京百子湾保障性住房项目!
下一篇 :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老旧小区低碳绿色化改造” 学术对话圆满召开
江西省科协网站
江西省住建厅网站
中国建筑学会网站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网站
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联系电话:0791-86256517;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省政府大院机械大厦9楼;邮政编码:330046;备案号:15693441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