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领域是碳排放“大户”。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社会的碳排放总量约为98.8亿吨。在我国碳排放的四大领域工业、交通、建筑、能源中,建筑领域排放量约为39.5亿吨,占比40%。随着城镇化推进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建设领域消耗一次和二次能源碳排放量还将持续增长,占比也将逐步提高。
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势在必行。建筑节能应该是全生命周期的节能,不仅应建造更多的绿色建筑,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还应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节约用能。绿色建造过程有着良好的节水、节材、减少污染等效果,正在大力推广。
大力提高节能水平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完成了2023年度第一批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审查工作并进行公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工程等6个民用建筑项目以及两个工业建筑项目在列。按照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级,三星级绿色建筑节能水平更高。
推进绿色建筑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抓手。我国持续推进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是在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建筑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体制机制的引领下,我们身边的绿色建筑越来越多。
在位于广州市的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建设团队创新研发了“岭南绿色低碳校园设计及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成套技术。项目技术总工程师白思敏介绍,他们通过优化建筑的形体、朝向、材料节能性能等,研发出适应地域气候的校园布局模式,形成有利于夏季及过渡季降温的“冷巷通风体系”,行人在校园里面行走最大风速可达1.1米/秒,达到通风降碳的效果。同时,办公建筑过渡空间利用“气候腔”,在夏季和过渡季“气候腔”促进被动式通风;在冬季,“气候腔”顶部出风口关闭,形成集中的蓄热空间,配合建筑主动式调节室内热环境。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实现节能降耗,建筑能耗指标相比标准值降低23.1%,可实现每年节电548万千瓦时。据介绍,建筑“气候腔”通风散热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既有建筑方面,我国大力推进节能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改造老旧小区不仅能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对节能的贡献也非常大。很多老旧小区楼外没有保温层,窗户密封不好,建筑本身会消耗过多能源。老旧小区改造增加楼房外墙保温层厚度,为居民家里装上密封性更好的中空塑钢窗。同时,给墙面及地下室顶板都加装保温层,形成封闭式保温体系。改造后,老旧小区居民家里冬天温度升高,夏天温度降低,减少了空调使用。经过节能改造的居住建筑,冬季的室内温度能提升3至5摄氏度,夏季能够降低2至3摄氏度,在提升居民居住舒适度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为居民节省了支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还将继续推动城镇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持续开展绿色建筑认定,不断提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并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应用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提升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推进绿色节能建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还将继续加大装配式建筑建设力度,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我国在建筑保温和节能技术方面,已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引领未来,与绿色建造相关的BIM软件技术平台、高端装备与测量传感器、建筑拆除及回收利用等“卡脖子”技术已实现突破,智能家居、线上服务、居家办公等数字家庭建设加速推进,装配式装修、建筑高效节能等实用技术将不断创新。